您好,欢迎访问梦仙庵
当前位置: 梦仙庵首页 > 宗教信仰 > 道教 >

浅谈当前大众文学中的道教文化内涵(2)

时间:2015-11-30 11:19来源:未知 作者:zhoumanxiang 点击:

  道教贵生论支派繁多,这里我们主要只谈三点:忘情说、三尸说、丹道论。

  在绝大多数的道教派别中,“忘情”都是一种基础性的修炼功夫。道教强调,人可以通过修行使得自我(这个自我不是现代哲学的自我意识,它同时必然地包含了对个人独特的唯一的肉体的控制与运用)与道相合,从而获得终极解脱。但显然,自我/个体并非注定能够融合天道,在修行的过程中有许多外在的诱惑,它们使得人们放弃对道的终极追求而沉缅于这些易得但却致死的享受。这其中,情的诱惑是最强大的一种外在诱惑。对于一般人来说,情随他的生命而生,随他的生命而动,肉体与情似乎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但归根结底,无论情感、情绪或情欲等等,只要是情,都是受到外在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不能自由地控制它,这就足以证明这个个人还不足以把握住道的根本。当然,所谓“忘情”是一种很玄妙的境界,它并不完全是绝情、灭情、无情。所谓“忘”者,有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有”,就如人们从来不会特意记得去呼吸,但他从来都在呼吸那样。因此,如何理解“忘”,如何做到“忘”,不但是基础性的修炼功夫,同时直接就是一种终极的解脱之道。所以,中国古代达者才时有感慨:惟太上才能忘情。

  不少小说家试图根据道教的“忘情说”来构建小说文本中世界观的基本框架。《风起紫罗峡》、《阴符方士》等作品的描写比较有代表性。小说《风起紫罗峡》借书中修道者风闲的故事写道:“一般的修道者的七情六欲,全部是修道的拦路,因为这七情六欲,好色好杀好财的心念,并不完全属于自己,而受到了外来的上天的神识或者天魔的魔识的影响,所以才会颠倒迷醉,甚至本来聪明的人,在关键时,偏偏倒行逆施,自取灭亡。但是对于风闲来说,所有的心念全部纳入一个整体,虽然不敢说绝对控制,但是,一有非正常的神念波动,立刻会被镇压和消灭,外来的神识,根本无法影响他内心的心理活动。……只要无所求,当然毫无缝隙。……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那是绝对中无有丝毫怜悯的意志。”②

  “三尸”是道教贵生论的一个重要概念。道教内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只因三尸未斩,六气未吞,空用功夫千载。”就是说如果不能祛除人体内的三尸神,花多大的工夫都不能修成正果。

  什么是三尸神呢?道教内部纷争颇多。(《抱朴子》、《太平经》等道教经典对之的解释便有不同。)不少大众小说写手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何谓“三尸”、什么是“斩三尸”的道法作出了各自的解释。如《再起封神之我是申公豹》中主角陆飞在教训土行孙时有一段话:“你现今已是平白得了此多道行,想来也是该知了些天机,我但劝你,好生在这里修养心性,早日修成六朵金莲,迎来那斩三尸,去了三念,成就圣人之道也无不可。但你要切记,心性一门,最是凶险,如若乱了心性,就算你有通天道行,也终归无用,切记。”③ (责任编辑:梦仙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