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梦仙庵
当前位置: 梦仙庵首页 > 宗教信仰 > 其它宗教 >

古印度史诗经典:《摩诃婆罗多》(10)

时间:2015-11-30 08:21来源:未知 作者:zhoumanxiang 点击:

  几乎所有古典时代的英雄都带有悲剧的特征,多重天职所构成的困境让他们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与痛苦中。俱卢族大军统帅迦尔纳,是般度族五兄弟的母亲贡蒂的私生子,却从小被抛弃,车夫之子的身份使他地位低下、贫穷,直至有一天在校场被俱卢族长子难敌封为盎伽王。当他有一天终于得知自己身世,他已经站在与兄弟敌对的阵营里——“持国之子(俱卢族)让我随意享受一切,始终尊敬我,我怎么能不报答?……现在正是仰仗持国之子生活的人们报效的时刻,我应该不惜生命尽忠报恩。”迦尔纳遵守了为持国战斗的诺言,也遵守了只与阿周那交战的诺言,他死在阿周那的箭下,为了“维护善人们应有的仁慈行为”。

  誓愿

  在一个没有纸上协议的时代,诺言往往有很大的约束力。“印度古代的道德信念是很强烈的,绝对不违背誓言。这就是正法,是必须追求的最高理想。”郭良鋆举例说,史诗中有位英雄名为毗湿摩,为满足父亲的愿望,发誓永不做国王并永不娶妻生子:“毗湿摩的意思就是‘伟大的誓言’”。

  “立誓后一定要兑现,是一种原始风气、一种英雄气概。”黄宝生说。古代印度人相信,违背誓言将使功德受损。战争胜利36年后,般度五子跟随黑天升天,阿周那倒在雪山上,般度解释:“阿周那说过:‘我会在一天之内毁灭所有敌人。’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位骄傲的勇士现在倒在地上……想要获得繁荣的人应说到做到。”

  “但怎样实现自己的诺言,却很复杂。因为社会本身很复杂,有些表现上是正法的,实际上并不合理。”黄宝生介绍说,史诗的《和平篇》中除了一篇《王法篇》外,还有一篇《危急法篇》。“譬如说正义的一方处于弱势,片面讲求正法,正义就战胜不了邪恶。《危急法篇》所说的,就是正义处于危急的情况下,不能教条地按照规则行事。这时候,就要运用智慧。”

  正义与非正义只是在理论上截然分明,在现实中,它们远没有一道明晰的界限。比如在般度族无法战胜俱卢族统帅德罗纳时,代表正法的般度族长子坚战采取黑天的意见,向德罗那谎称他的儿子马嘶已死,万念俱灰的德罗那放弃了战斗。

  “《摩诃婆罗多》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洞察人类生活各种复杂情况,看到了社会的残酷性、复杂性,不是条条框框所能解决的。”黄宝生认为:“社会需要法则,也需要应付不同状况的智慧。”

  咒语

  古代印度人确实相信,道德能产生一些非凡的力量。在《摩诃婆罗多》中,一些经过苦行修炼的婆罗门仙人,甚至有超越神的能量。“婆罗门仙人会由于某些人做了不合适的事,发出诅咒。这是早期的巫术思想,人们认为能够通过自己的意志、愿望达到某种目的。”黄宝生把它看作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 (责任编辑:梦仙庵)